图片牛金宝配资
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经过要图
1951 年 4 月 22 日至 6 月 10 日,中朝军队联合发起了第五次战役。这场战役起初被 称为春季攻势作战,后正式命名为第五次战役。从最初战役设想到最终战役发起,时间 跨度近 6 个月,战役筹划不断根据战场形势变化进行调整,但其中不乏一些争议问题。
第五次战役的最早设想 ——春季攻势作战1950 年 12 月,志愿军在连续发起两次战役后,伤亡消耗巨大, 进攻能力已趋于顶点,不过考虑到政治上的重大影响,中共中央准 备发动第三次战役。为了取得更大 的歼敌目标,毛主席、彭总在部署第三次战役时就已经开始筹划休整后组织一次大的战役,即春季作 战。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,“全军主力(包括人民军第二、第五军 团),均应撤退至有利于休整的适 当地区,休整一个月至两个月,补充新兵,恢复体力,总结经验,筹备粮弹……为春季作战进行充分的准备 工作”。
图片
1950 年底,志愿军部队对南逃的美军实施追击
由于两次战役给敌以重大杀伤,并 很快将战线推至“三八线”以南,各级 速胜轻敌的思想已有苗头,但高层对于 朝鲜战局的判断还较为客观。12 月 19 日 彭总致电军委,他认为“朝鲜战争仍 是相当长期的、艰苦的”,毛主席表示赞同,并于 12 月 26 日指出“战争仍 然要做长期打算,要估计到今后许多困 难情况。要懂得不经过严重的斗争,不 歼灭伪军全部至少是其大部,不再歼灭 美英军至少四五万人,朝鲜问题是不能 解决的,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”。由此可见,这期间并未对春季攻势作战明 确较大的政治军事目标。
图片
志愿军在艰苦环境中连续作战,伤亡减员未得到及时补充,部队急需休整。 图为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中露营
“最后性质”的 “决定性一战”第三次战役的胜利结束,志愿军将以美军为首的所谓“联合国军” 赶至“三七线”附近,解放汉城, 朝鲜战局的发展意想不到的顺利。 这时,不仅苏联和朝鲜方面,就连 中共中央和志愿军总部,也对朝鲜 战争发展形势的估计发生了重大变 化,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朝鲜问题的 可能性越来越大。
1951 年 1 月 8 日,志愿军党 委给各级党委的电报指出牛金宝配资,“今后 的中心问题在于全党全军努力克服 困难,准备充分的作战力量(体力、 物力、战术、技术等项),很好地 总结历次战役经验,特别是第三次 战役经验,提高战术、技术,争取 下一战役开始,连续作战,一气呵 成,全歼敌人,全部解放朝鲜。
这 是下一战役的奋斗目标,也是在休 整期间所应具体准备的”。毛泽 东对春季攻势作战极为重视并抱有 很高期望,1 月 14 日致电彭总并转金日成,“中国人民志愿军在 春季(四月和五月)根本解决朝鲜 问题”“完成各项准备,然后举行 最后性质的春季作战”。1 月 19 日,他在修审彭总在中朝两军高 级干部联席会议的报告中加写了一 段话,“这是有决定性的一战,必须准备得好,打得好”。就这样, 春季攻势作战对于全歼敌人、解放 朝鲜带有“最后性质”“决定性一 战”的作用被明确起来,也凸显出 各级对于解决朝鲜问题的巨大信心 和决心。
要指出的是,此时的“最后性 质”“决定性一战”并不能从字面 上理解,春季攻势作战即为朝鲜战 争最后一战,一次战役即可彻底解 决朝鲜问题。1951 年 1 月 13 日, 中共中央关于宣传朝鲜战争胜利应 注意事项给西北局的指示中指出, “首先应强调朝鲜战争胜利已成 定局,但应估计还要有艰苦的斗争”。从中可以看出,中央对于 朝鲜战争的结果已然胜券在握,但 指出仍有艰苦斗争。春季攻势并不 是意味着“毕其功于一役”,而是 “经过充分准备之后,再经过几次 战役,根本解决朝鲜问题”,春 季攻势作战只是这几个战役里的第 一个战役,首战至关重要,所以具 有了“决定性一战”的意义。
图片
1951 年 1 月 14 日,中朝军队解放汉城。图为中朝军队在李承晚集团伪“国会大厦” 前欢庆胜利
“联合国军”反扑 打乱先期筹划1951 年 1 月 15 日,“联合国 军”在西线发动了名为“猎狼犬行动”的试探性进攻后,于 25 日 全线展开反扑,志愿军原定的 休整计划被完全打破,被迫投 入到完全没有计划预案的第四 次战役。敌人反扑突然,战场 形势瞬息万变。1 月 28 日毛泽东致电彭总“中朝两军在占 领大田、安东之线以北区域以 后,再进行两个月至三个月的 准备工作,然后进行带最后性 质的第五个战役,从各方面说 来都比较有利”。可以看到, 此时毛主席对于第五次战役性质目标的认识没有变化,依然是 带有“最后性质”的。
图片
1951 年 1 月 31 日,彭德怀关于《第四次战役部署》向毛泽东的报告
随着第四次战役的进行,毛主席、彭总从战场形势看出, 敌人不被大部消灭,是不会退出 朝鲜的,而要大部消灭这些敌人, 则需要时间,战争很可能长期化。 2 月 5 日,彭总致电毛主席并高岗,“金日成同志来此商谈, 他对目前力争停止敌人前进,稳 步打开战局,并从各方面加紧准 备,仍作长期艰苦打算的方针是 完全同意的”。2 月 9 日,经毛、周共同研究后致电志愿军及各军区,“为粉碎敌人 之意图,坚持长期作战,在达到 大量消灭敌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之目的,决定在朝鲜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”。这意味着毛主席、 彭总对原定春季攻势作战即第 五次战役开始有了新的考虑,尽 管第五次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仍 作继续,但是已经开始调整“最 后性质”一战的目标设想。
图片
第四次战役中牛金宝配资,美第 187 团级战斗队在汶山附近伞降
2 月 21 日,彭总在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时,利用作战间隙返回北京,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汇报朝鲜战场情况。在听取 了彭总关于朝鲜战场实际困难 情况后,毛主席作出了战略指导 上的重大指示,“朝鲜战争能速 胜则速胜,不能速胜则缓胜,不要急于求成”。这也就意味着, 仍在准备着的第五次战役,已经不 再具备之前“最后性质”“决定性 一战”的意义了。4 月 6 日,彭总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次党委扩 大会上将毛主席的指示总结为“战 争准备长期,尽量争取短期”, 并指出“我实行轮番作战,改善志 愿军装备,改善供给运输线,加强 后勤机构,并努力准备空军、装甲 部队参战,这就是为了尽可能争取 短期”,可以看出,毛主席和彭总的侧重点都是在“争取短期” 上。
图片
1951 年 2 月 7 日,毛泽东关于《志愿军采取轮番作战方针》给周恩来的信
要说明的是,3 月 9 日彭总返回志愿军司令部后签发的一系列 电文,在提到第五次战役时,仍 然延用“决定性”的说法。3 月 11 日急电周恩来,“我空军如再不能 掩护交通运输,此种困难将会增加, 将影响有决定性的下一战役”; 同日致电志愿军后方勤务部政委周纯元、东北军区后勤部长李聚奎, “应在南川店、铁原及其以北储存 大量粮弹及作战物资,保证下一决 定性战役之胜利”;3 月 14 日给 各军并报军委、东司的电报指出“下 一战役是带决定性的一仗”。但 其中“决定性”的含义已发生了变 化,由打“最后性质”的“决定性 一战”,转变为“是我军取得主动 权与否的关键,是朝鲜战争时间缩 短或拖长的关键” 的“决定性一 仗”。
战役发起时间多次调整第五次战役的发起时间一直是 志愿军总部和中央军委筹划的关键 问题。2 月中旬,坻平里战斗受挫。 彭总为争取时间,集中兵力, 为下次战役创造条件,于 18 日、 19 日致电军委,“下次战役将于4 月初旬在汉城至洪川之线及以北 地区,集中可能使用的兵力(包括 空军在内)在该地区反击歼灭敌 人”,“待二番兵团九个军全部 到达战役准备位置时,我第一番兵 团即可采取诱敌深入,让敌进占东 豆川、春川线以南,大举歼灭之”。 这是对第五次战役的最初构想,战 役发起时间大致定为 4 月初旬,战 役地点预设在东豆川、春川线以南, 战役发起的前提是二番兵团九个军 全部到达战役准备位置,集中可能 使用的兵力。
图片
1951 年 2 月 13 日凌晨,志愿军开始围攻驻守砥平里的美军
2 月 28 日,出于快速扭转战 场被动的考虑,邓华、朴一禹、洪学智、解方致电正在北京的彭总, 建议集中 6 至 8 个军,包括第 26军和刚入朝的第 19 兵团,在 3 月 间组织一次较大的战役,以有力打 击北犯之敌。3 月 2 日,彭总回复表示不赞同,“从目前情况看, 3 月组织一次较大战役,事实上恐 有困难”,并指出“3 月勉强进 行一次较大战役,可能引起敌人过 早注意我第二番兵团,致敌不敢大 胆前进。据此宜按原定计划加紧准 备于 4 月大举出击较为有利”。 彭总返回志愿军总部后,于 3 月 10 日下达部署电,要求各兵团“须 于4月10日前全部到达集结位置, 待机歼敌”。根据这个部署,如 果第二番作战部队能够按计划在 4 月 10 日前全部到达集结位置,那 么 4 月中旬便可寻机发起战役。
图片
志愿军第二番入朝部队某部向前线开进
仅过了几天,彭总便发现, 按照第二番部队实际开进速度, 以 4 月 10 日作为所有部队到达集 结位置的最后时限是无法实现的。3 月 14 日,彭总致电各军并报 军委、东司,“我九兵团须于四 月十日至十五日始能集结于铁原、 金化、平康地区。三兵团及机动 炮兵、坦克部队,亦须于四月中 旬始能集结于伊川、谷山、新溪、 遂安地区。人民军第二番参战两 个军团补充兵员,也须四月初旬 完成。故要在四月下旬才能发起 进攻战役”。又过了几天,出 现了新的问题:除第二番部队难 以在预定时间到达集结位置外, 第五次战役大规模进攻所需要的 资源物资也无法如期送到。
彭德 怀不得不对战役发起时间再次进行调整,于 3 月 23 日致电周恩来、 毛主席,指出“战役必需物资仍未 运来,故需改为 5 月初旬集中第三、 九、十九兵团全力出击,以求必胜, 改变目前态势”。就这样,第五 次战役发起时间一直向后调整—— 从 4 月中旬推迟到 4 月下旬,再推 迟到 5 月初旬。
图片
第五次战役前,志愿军某部指战员进行战斗动员 第五次战役前,志愿军某部指战员进行战斗动员
4 月初,所谓“联合国军”开 始越过“三八线”向北推进。志愿 军总部根据从各个方面得到的情 报,和对敌军在朝鲜战场上活动的 种种迹象及敌军阵营的各种情况分 析,作出判断:敌进占“三八线” 以后还要继续北进,而且从侧后登 陆配合正面进攻的可能性为大。 6 日,彭总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五次党委扩大会上指出“敌似图在 东线发动攻势,并在东海岸通川、 元山登陆配合进攻”“敌人在四、 五、六月内,可能获得后备兵力不 下十二万”。可以看出,彭总所担心的,一是美军在侧后方实施 登陆,从而对志愿军和人民军形成 前后夹击之势,重现“仁川登陆”; 二是以美军为首的所谓“联合国军” 兵力近期可能有极大的增长,进一 步缩小甚至改变志愿军地面部队的 数量优势,使志愿军失去以兵力数 量优势弥补技术装备劣势的基础。
为迫使美军放弃登陆企图,避 免陷入两面同时作战的不利局面, 中朝军队必须抢在美军增援兵力到 来之前,抢在美军侧后登陆之前在 正面战场发起战役反击。在 4 月 6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扩大会上, 彭总指出,“我军反攻时机,以 现在为最好,因敌很疲劳,伤亡 还未补充,部队不甚充实,且后备 部队尚未来到”,但由于第二番 部队尚未集结完毕,无法抓住这个 最好时机,所以“如敌进展较快, 则决于四月二十日左右发起反击战 役;如敌进展较慢,则拟于五月上 旬开始”。4 月 12 日彭总给各 兵团的两封电报也都延续了 6 日的 指示 。4 月 18 日,彭总下达 反击作战命令,“对命令中预定部 署,要求在 21 日或 22 日黄昏前开 始执行”。4 月 19 日彭总致电 各兵团,“决于 22 日黄昏按照 18 日 21 时预定命令开始攻击”。
图片
1951 年 4 月 26 日, 彭德怀致毛泽东电, “为消灭企图登陆 之敌,我主力不宜 南进过远”
从最早设想的春季攻势作战到 发起第五次战役,中共中央和志愿 军总部根据战场形势的发展变化不 断调整战略部署,其中第五次战役 的具体筹划、部署和各项准备都寓 于前一个防御战役的实施过程中, 它为志愿军转入新的攻势不断创 造条件,将相对被动的防御直接导 向了下一步的积极进攻中。虽然存 在临战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,但此 次战役,志愿军和人民军再次突破 三八线牛金宝配资,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 地区,迫使所谓的“联合国军”转 入战略防御,彻底破灭了其占领全 朝鲜的幻想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