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7点,天还没全亮,孝感一中的升旗广场已经热闹非凡。红旗刚升起没两分钟启远网 ,三千多张青春的脸庞齐刷刷地肃立着,空气中弥漫着考试的气息。这天非同寻常——2025届高三学子即将告别三年的青春时光,带着父母的期望、老师的叮嘱和小卖部的赊账本,踏上新的征程。
每年毕业季,各高中都会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,升旗、宣誓、致辞、歌声,一样都不能少。孝感一中的毕业典礼上,全场3000多名师生把升旗仪式演绎得如同主旋律大片,家国情怀、青春誓言以及一丝离别的愁绪交织在一起。班长们还领到了“毕业联络员”的证书,仿佛以后交流群里坐镇指挥的不再是八卦小能手,而是有编制的校友联络员。这种操作在十几年前只能在电视剧里看到启远网 ,如今却真实上演。这场面背后究竟图什么?是为了让青春不散场,还是用一纸聘书将毕业生的思念永久定格?
尽管典礼气势如虹,但实际操作中也充满了复杂的人情世故。典礼一开始,代表发言吐出“志存高远”,全场高中生瞬间变成了道德模范启远网 ,口号声此起彼伏。有人感慨:“三年熬夜写作业,毕业典礼就像熬出头了,心里总算有了点安全感。”老师与学生合影留念,不仅是纪念,也是“老同学别骗我的借书证”的最后一拍。学弟学妹则悄悄嘀咕:“等到我们毕业,是不是不用再从阅览室抢座位了?”校长的发言充满浓情寄语、殷切叮咛和未来展望,全是熟悉的桥段。然而,这些鸡汤般的言语,却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学生们内心的安慰。典礼本身就像是生活的“缓急带”,让即将展翅飞翔的孩子有机会回头看看自己曾经飞过的地方。
会场气氛热烈,背后却暗流涌动。有人吐槽仪式千篇一律,喊口号并无实质意义;有人私下议论升学压力不是几句寄语能缓解的。老师们更是操碎了心,三年辛勤辅导,临了靠几张集体照作为业绩评价。家长们一边感动得眼泛泪花,一边焦虑地盘算志愿填报。表面上典礼冲刷了所有疲惫,留下一片安宁,但内里谁都知道,时间一转,三年恩怨立马归零。真正的“仪式感”其实是老百姓自己给自己找的安慰剂。现场再热闹,最后还是要分道扬镳,有的人高中毕业是跳板,有的人却是终点。
毕业典礼折射出无数“成长的痛”。校长口中的“母校是港湾”能否挡住外头风雨?教师的希冀、家长的期待、社会的压力,全都轻描淡写。毕业后,年轻人要各自为战。考场上早已分出三六九等,感人肺腑的合唱抵不过现实的闷棍。校友通讯录发下去,几年后收班费时看还有几人回消息;再遇见班主任,亲近还是尴尬取决于各自的生活状态。哪怕典礼上哭成泪人,走上社会后,压力、“内卷”、房价、失业率一样不少。仪式感最牛的地方在于,明知未来苦涩,却还想让今天带点甜。多年后猛然回头,那些鸡汤、誓言、送别的彩带竟然变成了咬牙坚持下去的底气。
一场典礼、几句鸡汤,无法抹平所有成长的坑坑洼洼。这场青春盛典更像是一场大型集体自嗨。场上笑得嚣张,其实是为即将到来的不确定做心理准备。毕业联络员的证书再红,也敌不过淡了的人情。师恩难忘,最后却是“聊五毛,见死不救”。学校是港湾,社会则是太平洋启远网 ,每年毕业潮卷来无数“小白”。铁打的母校,流水的毕业生,走着走着,老同学成了别人的群聊备注。有的人走向高光舞台,有的人被岁月磨成背景板。就像孝感一中的这场毕业典礼,气氛再浓厚,分别还是要各奔东西。只有过来人明白,成长的意义不在于盛大的仪式,而是一次次跌倒、一次次爬起,把理想变成肉搏现实的韧劲。此去星辰大海,归来还得自己找路。人生就是校门口的大路——你想怎么走,全凭自个儿腿脚硬不硬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